将博物馆“搬”进课堂 让文物在校园里“活”起来!
——绵阳市博物馆走进西山路小学
开学伊始,绵阳市博物馆与绵阳市西山路小学携手推出“博物馆进校园”活动,为师生带来一场文化“盛宴”。将博物馆“文物”“移动”到校园,将家乡的自然、历史、文化与学科相融合,引领学生将目光投向博物馆,探寻身边的“文物”和历史,共读家乡灿烂的历史文化、共享绚丽多彩的文物故事,让师生沉浸式体验博物馆文化,真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
绵阳市博物馆带来以“历史”、“自然”“汉马”“崖墓”“非遗”“摇钱树”为主题的六大展板,吸引全校千余名师生参观。来自市博物馆的讲解员们为所有参观者生动讲解了展板内容。学生们在展图前时而驻足观赏、凝神静听,时而向讲解员老师们提出自己的疑问,活动现场氛围热闹,学生在领略家乡悠久灿烂文化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在感受家乡变化中增强了新时代青少年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下午,市博物馆讲解员姚老师以“历史那些事儿”为主题,给六年级四班的同学们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课程。在课堂上,讲解员介绍了教师节的由来,带领同学们领略了古蜀道穿越古绵州时所留下的悠久历史文化,最后通过对绵阳本地出土的珍贵文物背后故事的讲述,让大家进一步感受到了这个城市深厚历史底蕴带来的独特魅力。整堂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让同学们足不出户便能体验到逛博物馆的乐趣,激发了学生们对历史和文化的浓厚兴趣,增进对家乡文化的了解、认同和热爱。
课程结束以后,同学们将自己对老师的祝福写在了以绵阳文物为元素设计出的精美贺卡上,再装订成册送给老师,以此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
漆涛校长说到:“市博物馆走进校园,通过展板讲解、课堂讲授、制作贺卡的形式,让孩子们不出校门就能学习中华历史、感知华夏文明、了解绵州文化,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西山路小学希望能与博物馆保持长期的联系,依托博物馆丰富的资源,以课程建设推进馆校共建,弘扬历史文化,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西山路小学将继续落实以“三化一式”理念为引领,推进博物馆及其他红色、优秀校外资源与学校教育相融合,围绕“大思政课”组织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积极开发现场教学课程和资源,深入贯彻落实“大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